產品列表 / products
糧情趨勢:粳強秈弱格局將何去何從
按常理,12月份正值中晚秈稻低收購價政策執(zhí)行期,接近2014年“中央一號文件”發(fā)布的窗口期,也臨近元旦和春節(jié)兩節(jié)消費旺季,稻谷價格本應平穩(wěn)運行甚至上漲。但12月11日早秈稻期貨1401合約跌停于2363元/噸,12日延續(xù)下跌行情,收于2304元/噸。遠月1405合約跟跌,11日收低78元/噸,跌幅達3.15%,隨后兩個交易日,基本在2400元/噸附近波動。究其原因,是稻谷市場回歸了供過于求的基本面。
稻谷市場供過于求
2013年的稻谷生產,經歷了東北的澇災、南方地區(qū)的干旱,減產預期強烈。但從終結果看,江西、湖北等受干旱影響的秈稻主產省份,糧食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.5%和2.4%。多空因素轉換,加劇了稻谷市場的壓力。
國內稻谷連續(xù)豐收,而現行的低收購價政策導致國內稻價成高地,內外差價吸引東南亞大米不斷涌入國內市場。海關數據顯示,截至10月底,國內進口量為187萬噸,占全國稻谷總產量的1.3%。比例雖小,但疊加在國內豐收之上,就顯沉重了。另外,中國與泰國“高鐵換大米”計劃啟航,中國簽訂進口合同,每年從泰國進口大米120萬噸。進口預期強化著國內供應壓力,擠壓著國內大米加工行業(yè)的生存空間。
2013年加工企業(yè)大米加工增速明顯放緩,10月份加工量為1093萬噸,較上年同期增加93萬噸,增速為9%,而上年同期增速為26%。一般來說,新糧上市期是大米加工量快速增加的時期,但從今年的行情看,大米加工增速持續(xù)在低水平徘徊,大部分的月份增速在10%以內,南方秈稻企業(yè)開工率僅在40%左右。
稻谷收購量大導致庫容緊張
截至9月30日,江西、湖南等八個主產區(qū)累計收購新產早秈稻969萬噸,較上年同期增長10.5%。其中,國有糧食收購企業(yè)成為收購的主體。以江西為例,截至8月25日,江西全省共收購早稻355萬噸,其中國企收購 305萬噸,同比多收170萬噸,占收購量的86%。
中晚稻市場收購面臨相似的情況,由于倉容緊張以及農戶踴躍售糧,中晚秈稻和粳稻收購量同比增長50.2%和53.6%。截至11月30日,湖北、安徽等十四個中晚秈稻主產區(qū)累計收購新產中晚秈稻2055萬噸,同比增加687萬噸;黑龍江、江蘇等七個粳稻主產區(qū)累計收購新產粳稻1152萬噸,同比增加402萬噸。
2013年以來,由于陳糧價低,中央儲備糧和省級儲備糧均有部分陳糧延遲輪換,使得倉容較滿,新糧收購庫容緊張。市場價和政策價存在差價,農戶新糧交售又非常積極,根據稻谷市場類似歷史行情推測,或出現輪換由順價輪出向清庫方向的變化,即由財政兜底輪換虧損,以保障新糧收購庫容。倘若如此,可能致現貨價格急促式下跌。
稻谷市場展望
在稻谷市場疲弱行情下,收購主體會轉而追求稻谷低收購價政策的效益大化,這就要求陳糧繼續(xù)騰庫,進而加重陳糧市場的壓力。處于稻谷輪換期的早秈稻期貨1405合約面臨的壓力大于1401合約,稻谷相關企業(yè)可利用期貨1405合約對庫存進行保價避險。
與秈稻市場相比,粳稻的基本面略好。一是東北粳稻有140元/噸的外運補貼,南下可以擠壓秈稻市場,而秈稻北上或出口的空間基本沒有;二是進口低價米是秈米,也接近秈稻消費市場,對秈稻的沖擊更大。從以上兩個角度看,“粳強秈弱”的格局將持續(xù)下去。
關鍵詞:糧倉糧情測控系統(tǒng)/糧情測控系統(tǒng)/糧倉糧情溫濕度測控系統(tǒng)/糧情溫濕度測控系統(tǒng)/糧庫倉溫倉濕/智慧糧庫/智慧糧庫建設方案/智慧糧庫系統(tǒng)/智慧糧庫系統(tǒng)介紹/智慧糧庫解決方案